猴场会议纪念馆

1934 年 12 月 31 日下午,中央红军总部抵达猴场。当天下午至次日凌晨,中共中央再次召开政治局会议,史称“猴场会议”。 会议作出了《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》,《决定》明确了红军的进军方向,是红军渡过乌江后开展军事斗争、群众工作和政治宣传的纲领性指导文件。猴场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政治局会议,巩固了黎平会议的成果,实现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变,并且提出了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,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最直接的准备。
猴场会议纪念馆位于猴场会议会址西侧,紧邻会址,通道相连,占地面积9147.5 平方米,建筑面积 2792.55 平方米。上下两层,通过“运筹帷幄战黔中、承前启后迎曙光、鱼水深情感瓮安”三部分展示自红军转兵贵州经过瓮安,与瓮安人民建立的深厚之情。运用场景展示、史实图片、历史文物以及声、光、电等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现猴场会议的重大意义。
精品馆藏
红军文件包
在猴场会议纪念馆的展厅里,展陈着这样一只棕褐色的长方形文件包。文件包用纯牛皮制成,上面还有些牛毛。这是 1934 年红军长征经过瓮安猴场时,红六军团留下的物品。
特殊的嫁妆——红军毯
在猴场会议纪念馆的展柜里展陈着一床发黄的旧军毯。它默默地向观众诉说着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期间,余庆与瓮安两县一家四代人的感人故事。
猴场会议:伟大转折的前夜
1934 年 12 月 28 日,红一方面军从黄平旧州进入瓮安,一路经垛丁关、黄泥凼。攻下瓮安县城后,再经茶坪到达开阳茶山关渡口 ; 另一路是中央红军,1934 年 12 月 31 日下午,抵达猴场。
自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继续西进以来,李德、博古不顾战场时势的变化,仍顽固地坚持红军不过乌江,留在乌江南岸打游击,或是回头东进湖南与红二、红六军团会合的主张,拒不执行黎平会议作出的决定。为此,当天下午至次日凌晨,中共中央再次召开政治局会议,讨论是否执行黎平会议的决定,史称“猴场会议”。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中革军委副主
席周恩来主持,参会人员有政治局委员博古、张闻天、毛泽东、朱德、陈云,候补委员刘少奇、王稼祥、邓发,李德列席会议,会议作出了《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》,重申黎平会议应以遵义为中心建立根据地的战略决定,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和作出了最直接的准备,被周恩来誉为“伟大转折的前夜”。
猴场会议会址,正面是雄伟的门楼,主体建筑物为“一颗印房子”,由相连的门厅、正房和厢房共 4 栋 2层木结构房屋组成。一层正房共 3 间,中间为堂屋,是当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的地方,现陈列有会议桌椅等实物。二层为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成员周恩来、朱德等同志住室。
猴场会议纪念馆位于猴场会议会址西侧,紧邻会址,通道相连,占地面积 9147.5 平方米,建筑面积 2792.55平方米。
猴场会议会址区域历史底蕴丰厚,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,除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——猴场会议会址外,还有一代伟人毛泽东在猴场会议结束后居住过的地方——瓮安猴场毛泽东住处;“长征五老”中董必武、徐特立、谢觉哉、林伯渠及红军三十女杰当年居住过的地方——红军干部休养连驻地旧址 ; 擦耳岩、垛丁关、乌江江界河渡口等红军战斗遗址,此外,红军还留下了大量宣传标语。
地址电话
黔南州瓮安县猴场镇下司社区
0854-2781118
周二至周五 9:00-17:00
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参观
周边景点
傅玉书故居:曾任江西福安知县,署瑞州府铜鼓同知。所写戏曲剧本《鸳鸯镜传奇》,开创了贵州戏剧先河,编纂了全国第一部私家县志《桑梓述闻》。
宋钦故居:建于明末,是一座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——穿斗式悬山青瓦顶木构建筑。故居建筑尤以窗花和檐柱见奇,体现了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。